應用先進的超濾膜一體化凈水技術,山地農村地區居民也能常年用上安全優質的飲用水。6月29日,記者從綦江區龍泉水廠超濾膜凈水技術推廣應用現場會上獲悉,由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和重慶市重科立升凈水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發、適用于山地農村的“超濾膜一體化凈水技術示范工程”,在龍泉水廠正式啟用供水。這也標志著該超濾膜一體化凈水新技術實現首次應用。
據介紹,目前我國農村安全飲水技術多采用傳統技術,主要包含絮凝、沉淀、過濾、消毒等工藝流程,難以解決微生物、藻類、藻毒素等問題,還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消毒副產物。“我市很多農村地區屬于典型的山地,集中式供水規模普遍較小,通常只采用上述常規處理工藝中的一項或幾項,難以解決出水水質超標等問題。”重科院教授雷曉玲說。
在市科委“山地農村飲用水超濾集成處理一體化裝置及系統”項目支持下,兩家單位合作開發出適用于我市山地農村的超濾膜一體化凈水技術,即一種能將溶液進行凈化和分離的膜分離技術,幫助我市農村現有飲水工程進行升級改造。
為何會首先選擇龍泉水廠開展應用?綦江區相關負責人稱,龍泉水廠所在的郭扶鎮高廟壩,海拔1100多米,具有典型的山地特征,是當地打造的休閑避暑度假區。隨著旅游休閑產業的快速發展,人口達到2萬人左右,用水需求日益增加,季節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所以,在此開展技術應用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記者在現場看到,該工程設計的凈產水量為2000立方米/日,主要由膜過濾池、超濾膜組、產水系統、反洗系統、排污系統等組成。雷曉玲介紹,該工程采用了0.01微米孔徑的PVC復合超濾膜為過濾介質,利用膜內外壓差為驅動力,按膜孔徑對溶液中不同直徑的物質進行分離。
“與傳統工藝相比,應用這種新工藝不需要加入藥劑對水進行消毒,水質穩定,安全性更高。”雷曉玲表示,經過處理后,水中的細菌濾除率高達99.9999%,病毒濾除率高達99.99%,濁度保持低于0.1NTU,出水水質優于國家相關標準。此外,該工程還具有投資少、占地面積小、建設速度快、運行費用低、智能化數據實時監控與傳輸等突出優點。“在相同凈產水量時,該工程的占地面積只有傳統水廠的1/6,僅1個多月就完工;建成后還可通過智能化管理系統進行在線監測和遠程控制,實現24小時無人值守。”
據悉,除綦江以外,超濾膜一體化凈水技術還計劃在我市其他區縣的山地農村推廣應用,滿足我市山地農村安全飲用水“提質增效”的需求。